|
在涂装工艺中,涂装前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,而除油则是前处理中的关键步骤之一。油脂、油污等污染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,导致涂层出现剥落、起泡、变色等质量问题。因此,有效的除油工艺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涂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。一、除油的重要性(一)提高涂层附着力
干净的表面能够使涂层更好地附着在基体上,形成牢固的结合。油脂会阻碍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,降低附着力。(二)防止涂层缺陷
残留的油脂在涂装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缩孔、针孔、鱼眼等缺陷,影响涂层的外观和防护性能。(三)保证涂层的耐久性
良好的除油处理可以减少腐蚀介质的渗透途径,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。 二、除油原理
(一)皂化作用
对于动植物油脂等碱性油脂,它们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肥皂和甘油,从而被去除。(二)乳化作用
通过表面活性剂将油污分散成微小的油珠,悬浮在水溶液中,实现除油。(三)溶解作用
某些有机溶剂能够溶解油污,将其从基体表面去除。(四)机械作用
借助外力,如喷淋、刷洗等,增强除油效果,去除顽固的油污。
三、除油方法(一)碱液除油
1. 组成成分
通常包括氢氧化钠、碳酸钠、磷酸钠等碱性物质,以及表面活性剂。2. 特点及适用范围
成本低,除油效果较好,适用于钢铁、铜、铝等金属表面的中重度油污去除。(二)有机溶剂除油
1. 常用溶剂
汽油、煤油、苯、二甲苯、三氯乙烯等。2. 特点及适用范围
除油速度快,对油脂的溶解能力强,但易燃易爆,有毒性,成本高。适用于小批量、油污较重的零件,或不适合碱液除油的场合。(三)乳化剂除油
1. 乳化剂类型
阴离子型、阳离子型、非离子型和两性乳化剂。2. 特点及适用范围除油效率高,对基体腐蚀性小,适用于多种金属的轻度油污去除。(四)电化学除油
1. 电解脱脂原理
利用电解时产生的大量氢气和氧气的气泡,对油污的撕裂和搅拌作用,加速油污的脱离。2. 分类
阴极除油和阳极除油,或两者结合的阴阳极联合除油。3. 特点及适用范围
除油速度快,效果好,能去除细小的油污颗粒,但设备投资较大。适用于形状复杂、精度要求高的零件。(五)超声波除油
1. 工作原理
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,加速油污的脱离和分散。2. 特点及适用范围
除油效率高,对细小孔隙和盲孔内的油污有较好的去除效果。常与其他除油方法结合使用。四、影响除油效果的因素(一)除油剂的组成和浓度
不同的除油剂配方对不同类型的油污去除效果不同,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除油效果。(二)温度
一般来说,温度升高,除油速度加快,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表面活性剂失效或引起基体的腐蚀。(三)处理时间
时间过短,油污去除不彻底;时间过长,可能会造成基体的过度腐蚀或浪费能源。(四)搅拌和喷淋
加强搅拌和喷淋可以提高除油剂与油污的接触机会,增强除油效果。(五)油污的类型和厚度
不同类型和厚度的油污需要选择合适的除油方法和工艺参数。五、除油质量控制(一)水膜法
将除油后的零件用水冲洗,然后观察水在其表面的润湿情况。如果水膜连续均匀,则表明除油干净;若出现水珠或水膜破裂,则除油不彻底。(二)擦拭法
用干净的白布擦拭零件表面,观察白布上是否有油污痕迹。(三)硫酸铜点滴法
在零件表面滴上硫酸铜溶液,根据出现铜置换反应的时间来判断除油效果。(四)残留油分测定法
使用专业仪器测定零件表面残留的油分含量,以定量评估除油效果。六、除油工艺的优化和创新(一)新型除油剂的研发
开发环保、高效、低泡、低腐蚀的除油剂,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提高除油效果。(二)联合除油工艺的应用
将多种除油方法结合使用,发挥各自的优势,提高除油效率和质量。(三)自动化除油设备的应用
采用自动化的除油生产线,精确控制工艺参数,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。(四)在线监测和反馈控制
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,实时监测除油过程中的参数变化,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,确保除油效果的稳定性。
七、结论涂装前处理除油工艺是保证涂装质量的重要环节。正确选择除油方法,合理控制工艺参数,加强质量检测,不断优化和创新除油工艺,对于提高产品的涂装质量、延长使用寿命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,除油工艺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,为涂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在实际生产中,应根据零件的材质、形状、油污类型和生产规模等因素,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除油工艺,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,以确保除油效果达到涂装要求。同时,要不断关注除油技术的发展趋势,积极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提高涂装前处理的水平,为生产出高质量的涂装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|
|